歐洲屏障再起 阻斷動物遷徙 一堵堵高牆  嚴重威脅生物多樣性

穿越比亞沃維耶扎森林的圍牆長達 186 公里。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記者吳昱賢/綜合報導

自2022年波蘭政府於與白俄羅斯邊界建立186公里、逾5公尺高的鋼鐵屏障後,這道高牆已不僅是地緣政治對抗的象徵,更成為一場生態浩劫的核心。屏障原意在於阻擋非法移民,但如今卻將歐洲最後的原始森林——比亞沃維耶扎森林(Białowieża Forest)一分為二,重創生態多樣性。

綜合外媒報導,近期波蘭團隊正在分析波蘭與白俄羅斯邊界圍牆的影響,研究團隊發現,圍牆阻隔了大型動物的移動,導致遺傳多樣性降低。研究主持人、比亞沃維耶扎地質植物站助理教授卡塔日娜·諾瓦克(Katarzyna Nowak)指出,圍牆已切斷歐洲野牛、狼及猞猁的遷徙通道,她警告,十年內這些動物對疾病和病原體的抵抗力將明顯減弱。

歐洲野牛是比亞沃維耶扎森林的居民之一。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不過並非所有動植物都是輸家。卡塔日娜的研究團隊觀察到,赤狐、松貂及入侵種浣熊犬等小型動物反而受益於圍牆帶來的人類活動,如士兵遺留的食物殘渣。甚至有白俄羅斯的家貓出現在圍牆附近。植被亦發生改變,因森林砍伐使光線直射,並伴隨鹿群消失後的踐踏減少,使入侵物種如加拿大金棒草(Canadian goldenrod)迅速蔓延。

波蘭圍牆並非唯一建築高牆的國家。隨著烏俄戰爭爆發及難民潮湧現,東歐多國陸續強化邊境防線:芬蘭於伊馬特拉(Imatra)邊境建造70公里試驗屏障,以防俄羅斯難民湧入;立陶宛、拉脫維亞亦在與白俄羅斯接壤處建造數百公里長的鐵絲網屏障以阻擋非法移民。匈牙利則將塞爾維亞邊境圍牆加高,以期維持歐盟邊境穩定,卻也造成巴爾幹生態廊道中斷,令歐洲野生動物如紅鹿、狼等面臨生存危機。

除了狼、水獺和歐洲野牛,歐洲野牛森林還養育了一群猞猁。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麥金特夫(Alex McInturff)指出,圍牆經常被建造,卻很少被拆除,隨著全球圍牆的長度日益增加,專家們正爭分奪秒地了解圍牆生態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如何降低其影響,他感慨地說:「圍牆的有趣之處在於它們往往是隱形的,它們如此眾多、如此普遍,以至於我們幾乎對它們視而不見。然而,世界上的圍牆長度可以延伸到太陽,再折回數次。」他估算,光是美國的圍牆就超過一百萬公里,這還不包括那些在城市或郊區劃定財產界線的圍籬。


麥金特夫指出:「圍牆的影響複雜又細微,可能會導致生態系的重組,有贏家也有輸家,雖然也有生物因此受益,不過若以更大範圍的尺度來檢視,負面影響往往大於正面。」一般而言,適應力強物種如浣熊、家貓能因此得益,而較敏感、脆弱的物種卻被犧牲了。

面對波蘭圍牆對生態的影響,卡塔日娜與其他科學家寫信給歐盟執委會,提出建言:「圍牆建設應遵循『減緩層級』原則:先評估替代方案,再實施必要緩解措施。當前波白邊境案例證明,缺乏生態影響評估的決策將付出不可逆代價。尤其歐洲野牛與猞猁的基因多樣性,是比鋼鐵圍牆更珍貴的戰略儲備資源,當邊境牆切斷動物遷徙,等同摧毀千年演化的生物防禦系統。」

信件中更指出,現代熱成像與AI追蹤技術已能實現『無牆邊防』,有效阻止非法移民,與其砸錢投資5.5公尺高牆,不如建立跨國生態預警系統。此外,信中也建議歐洲各國若真要建造圍牆,必須考慮設置動物通道,以減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卡塔日娜特別指出,美墨邊境的圍牆已導致當地物種失去一半的活動範圍,並警告比亞沃維耶扎可能面臨相似情況。

該信件已獲得超過歐洲500名科學家聯署支持,但並無獲得歐洲執委會的正面回應。而波瀾環境部副部長兼自然保護總監馬烏戈熱塔·戈林斯卡(Małgorzata Golińska)聲稱已完成環評,並表示圍牆「不會對環境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對動物有利」,波蘭環境保護總局發言人支持部長的說法,甚至表示圍牆阻礙動物遷徙的論點「如果不是出於無知,就是出於惡意。」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