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影響胃口 印尼地方市場仍現宰野味販售

記者 李娉婷/報導

COVID-19疫情席捲全球一年多,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由於病毒最初是從售有野味的傳統市場傳出,一些地區因此整頓或暫時關閉野味市場,不過,也有一些地區不認為這是問題所在,仍繼續販售、食用野味。在印尼,就有民眾參觀了三個市場後,發現攤販仍在屠宰、販售蝙蝠、老鼠、狗和鳥類等動物,環境非常不衛生且殘酷。

印尼一市場的攤販用噴槍火烤蝙蝠。   截取自The Independent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在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中國當局關閉了武漢的市場,並禁止在街上販售活體動物,以重整國家的名聲——科學家懷疑,該病毒起源於在武漢市場販售的蝙蝠,並透過其他物種傳給人類,可能是穿山甲。儘管在疫情之初,許多國家紛紛採取行動整頓野味市場,然而,一年多過去,這場瘟疫還是無法撼動一些地區食用野味的習俗。

疫情推動中國禁食野味 有SARS翻盤前例 禁令效期令人存疑

在印尼的蘇拉威西島,調查人員發現,攤販仍在市場上販售及屠宰活體動物,包括蝙蝠、老鼠、豬、狗、蛇、青蛙、雞和鴨等動物。許多動物被緊緊地塞進籠子裡或被綁起來,還有販售寵物小雞的攤販,這些小雞被染成鮮豔的色彩作為噱頭,但不太可能存活。

消息人士告訴動物福利組織「四爪」(Four Paws)的調查人員,儘管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呼籲停止在街頭販售活體動物,但市場仍在繼續運作,不受疫情大流行的影響。

小雞被染成彩色販售。   截取自The Independent

專家表示,活體動物市場不衛生的環境是人畜共通傳染病的溫床,在不自然的環境下將物種塞進籠子裡,會大幅增加動物的壓力程度,讓牠們更容易感染疾病;讓通常不會在野外相遇的動物密切接觸,也增加了病毒在物種之間傳播的機會。

參觀了蘇拉威西島三個市場的目擊者說,市場的環境很不衛生,而且對動物很殘酷。這位民眾在蘭戈旺市場(​Langowan market)和卡洛巴森市場(Karombasan market)發現了大量蝙蝠、狗和鳥類,貝里曼市場(Beriman market)則是有蝙蝠、老鼠、蛇和染色的小雞。

“從小吃到大、我們沒有人染疫” 印尼野味市場繼續販售蝙蝠肉 
不只是中國:遍及全球的野味市場

根據四爪的說法,攤販在處理死亡或仍活著的動物時沒有戴手套,而且攤位的一部分放滿了動物的身體部位,地板上則佈滿了血水和蛆蟲,一位調查員說:「COVID-19應該讓我們更加關心我們如何對待動物。在殘酷和不衛生的環境下,將各種充滿壓力的物種放在一起,粗暴的處理和屠宰,以及由此產生的廢棄物和液體,是人畜共通傳染病的完美滋生地。」

在疫情爆發後,世界各國政府都面臨著禁止活體動物屠宰市場的呼聲,但目前似乎成效不彰,在今年稍早,距離世界衛生組織宣布COVID-19進入全球大流行一週年之際,四爪就指責聯合國和各國政府都在處理疫情大流行的症狀,而不是解決疫情大流行的根本原因。

繼續閱讀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