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編輯免除動物痛苦 英國研發性別選定技術 小公雞免於撲殺命運

記者 吳昱賢/報導

過去沒有可應用在工業化生產的雞蛋胚胎性別辨識方式,只能等待小雞孵化後,挑出小公雞撲殺。現在有科學家研發出可篩檢性別的技術,可望應用在養雞業。圖片來源/pixabay(CC0)



養雞業中有兩大品系的雞,分別是「蛋雞」和「肉雞」,肉雞的長肉速度較快,蛋雞產蛋性能較好,然而雄性蛋雞因不會下蛋、長肉速度慢,往往在孵化確定後就被淘汰,業者通常以碾碎或氣體撲殺。大規模撲殺小公雞已經在許多國家引起討論,一些關注動物福利的國家也決定立法禁止,不過現在英國有科學家成功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控制動物生產後代的性別,將能防止小公雞被撲殺!

延伸閱讀:推動多方合作計畫 法國宣示2021年底禁殺小公雞 
不止禁碾碎 氣體撲殺也不行!德國擬立法禁止撲殺小公雞 

綜合外媒報導,英國肯特大學(Kent University)生物科學教授Peter Ellis日前在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論文,研究團隊透過基因編輯技術,在細胞發育初期時讓特定基因失效,達成「性別選定」目的,研究團隊已經成功在實驗小鼠身上實驗成功,可產下一窩皆為男性或女性的小鼠。

Peter指出:「如果這項技術能夠走出實驗室,轉為商業用途,將可能對動物福利產生深遠影響。」他解釋:「全世界每年有40到60億隻小公雞在養雞業中被殺死。原則上我們可以建立一個系統,在只有大概16至32個細胞時進行編輯,非選定性別的蛋就不會孵化。」

即使這項技術不能應用在養雞業,也能造福許多實驗動物。未參與研究、倫敦法蘭西斯‧克裡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的James Turner認為,這項研究能減少實驗室殺死的實驗小鼠數量,他解釋:「我曾分析過去5年間全球的25,000篇研究論文,這些醫學實驗只需要用雄性或雌性的小鼠,每個實驗所需數量的當然不一樣,但通常一個研究的小鼠總使用量將很容易達到數十萬隻,不符合性別需求的小鼠往往會被直接殺掉。」他強調:「這項技術將能對實驗中產生直接、有價值的影響。」

對於這項新技術,動保團體大多採保留態度。世界農場動物福利協會(Compassion in World Farming, CIWF)首席政策顧問Peter Stevenson表示,任何針對農場動物的基因編輯都必須基於動物福利,他表示:「我對於基因編輯技術普遍持警惕態度,因為它可能被用來鞏固工廠化養殖,但我很歡迎科學家用來改善現有動物福利。」他解釋:「如果利用基因編輯技術讓母雞只生產雌性小雞,將能防止英國每年殺死數百萬隻小公雞。」

皇家防止虐待動物協會(RSPCA)科學政策專員Barney Reed則認為,基因編輯技術必須有政府「強而有力」的監管,他解釋:「任何被吹捧的技術用來處理人類自己製造的動物福利或環境問題時,特別需要落實管理。」研究作者Peter也贊同Barney的看法,他說:「這類技術還需要進行廣泛的公共對話和辯論,當然還需要修法。即便是在科學層面,現在也還有很多工作待完成,我們需要進一步研究,為不同的物種開發特定的基因編輯工具包,然後檢查它們是否安全和有效。」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