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吳昱賢/綜合報導
美國參議院近日提出《袋鼠保護法案》(Kangaroo Protection Act),企圖全面禁止袋鼠相關產品在美銷售,掀起國際間對袋鼠「合法獵捕制度」的論戰。支持者主張此舉可減少不必要的殘忍屠殺,保護無辜幼獸;反對者則認為,美方此舉錯誤理解澳洲袋鼠管理的制度,恐反而危及生態平衡。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民主黨籍參議員塔米・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及科里・布克(Cory Booker)日前於參議院提出《袋鼠保護法案》,企圖全面禁止袋鼠相關產品在美銷售。塔米強調,澳洲每年大規模屠宰數百萬隻袋鼠,以製作足球鞋等非必要商品,是「不人道且不必要的殘酷行為」,應即刻終止。
該法案獲得多個動保團體支持,包括倡議「袋鼠不是鞋子」(Kangaroos Are Not Shoes)行動的「人道經濟中心」(Center for a Humane Economy),他們先前成功說服運動品牌 Umbro、Nike、Adidas、Puma 及 Asics,逐步在足球鞋製程中淘汰袋鼠皮革(k-leather)。
延伸閱讀:袋鼠禁售令未通過先發酵 Nike、Puma停止生產袋鼠產品
然而,澳洲生態學界對此法案反應激烈。澳洲生物多樣性與遺產卓越研究中心(Australian Research Council Centre of Excellence for Australian Biodiversity and Heritage)教授克里斯・強生(Chris Johnson)直言,美方的公共論述「既模糊又錯誤」,缺乏科學知識與在地經驗。
他指出,澳洲袋鼠數量會隨氣候變化劇烈波動,雨量充沛時大幅繁衍,乾旱期則集體餓死。若無適度管理,袋鼠數量暴增將造成過度啃食植被,損害棲地完整性,進一步壓縮其他原生物種如袋獾(dunnart)與長鼻袋鼠(bandicoot)的生存空間。
澳洲袋鼠的商業獵捕制度由政府列管,涵蓋新南威爾斯、維多利亞、昆士蘭、南澳及西澳等地。政府每年根據當年族群數量設立最高捕獵配額,通常控制在總族群數的15%以內,實際執行比例則不到三分之一。
根據澳洲官方規範,商業獵人須於夜間使用子彈直接命中袋鼠頭部以達成瞬殺。不過世界動物保護協會(World Animal Protection)澳紐負責人班・皮爾森(Ben Pearson)批評,現行制度缺乏即時監管,導致不少袋鼠遭受非致命傷後逃逸,最終在荒野中痛苦致死。
更令動保團體憤怒的是幼袋鼠(joey)處理方式。根據規定,若母袋鼠中彈後袋內幼獸仍生存,獵人須以鈍器重擊其後腦致死。皮爾森稱此法「野蠻」,完全違反基本動物倫理。他強調:「若已有合成材料可替代袋鼠皮革,為何還要對牠們痛下殺手?」
新南威爾斯州議會曾於2021年進行袋鼠福利調查,指出無論商業或非商業獵捕均存在監控缺口。一些原住民社群亦對袋鼠獵殺感到不安,認為此舉違背原住民與袋鼠之間的文化與靈性連結。
澳洲反對黨國家黨領袖暨影子農業部長大衛・利特普勞德(David Littleproud)則譴責執政的工黨未積極澄清袋鼠產業的正面貢獻,導致國際錯誤觀感持續擴大。他強調:「沒有商業機制的話,仍得進行『保育性撲殺』,只是少了透明與監管。」
澳洲野生遊獵產業委員會(Australian Wild Game Industry Council)主管尼爾・芬奇(Neal Finch)則指出,美國每年合法狩獵超過600萬隻原生鹿,卻極少規範射擊部位;而澳洲對袋鼠的規範,反倒更加嚴格。
根據澳洲政府資料,2010至2023年間,袋鼠總數介於2500萬至5300萬之間,目前估計約有3400萬隻。雨季過後袋鼠暴增、旱季則餓死成千上萬,數量呈現典型的「繁榮—衰退」週期。學者歐文・瑞奇(Euan Ritchie)認為:「我們只有兩種選擇:不是永續獵捕,就是眼睜睜看牠們餓死,棲地遭摧毀。」
歐文教授補充:「與其讓袋鼠活活餓死或被野狗撕咬,不如在人道規範下進行快速狩獵。這或許是痛苦更少的選擇。」
延伸閱讀:每年150萬隻袋鼠遭射殺惹議 澳洲首都行政區改用避孕藥
獵殺袋鼠不人道 荷蘭動物黨提議歐盟停止進口
加州禁止進口袋鼠產品已50年 動團告零售商仍在賣袋鼠皮足球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