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國家助長全球鯊魚貿易 讓鯊魚走向滅絕之路

記者 吳昱賢/報導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指出,歐盟國家是助長全球鯊魚貿易的推手。圖片來源/123RF



多年來有許多保育團體和公眾人物呼籲民眾拒吃魚翅,然而魚翅在華人世界仍有龐大的需求,根據估計,每年有超過7000萬隻鯊魚因魚翅需求而死。 近日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IFAW)分析了2003年至2020年亞洲三個主要貿易中心香港、台灣、新加坡近二十年的海關數據,他們發現雖然魚翅的主要市場在亞洲,但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法國和義大利等歐盟國家卻也出口大量魚翅產品,助長鯊魚貿易。

報告中指出,全球魚翅貿易有超過50%位於香港、新加坡和台灣,2003年至2020年間,香港、新加坡和台灣共進口了18萬噸魚翅產品,其中5萬噸來自歐盟。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指出,歐盟提供17年間平均28%的鯊魚貨源,到了2020年甚至占鯊魚產品來源的45%,而主要出口國包含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及法國。

從2017年開始,全球鯊魚的貿易數量開始下降,卻未能阻止鯊魚的野生數量下降,超過一半的鯊魚物種屬於瀕危或近危物種。報告作者Barbara Slee表示:「無論鯊魚的大小,無論牠們生活在沿海還是公海,所有鯊魚物種都正在消失,迄今為止的所有保育政策都未能阻止牠們數量下降。」

雖然中國大陸是魚翅的供應與消費大國,但這份研究並未納入。

國際愛護動物基金會呼籲歐盟限制鯊魚貿易,保護牠們免於滅絕,他們建議將所有鯊魚列入《瀕危絕種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又名華盛頓公約)附錄II之中,給予鯊魚更多的保護。

歐盟已經禁止割鰭棄身,但仍允許捕撈和銷售整條鯊魚,若將鯊魚列入華盛頓公約之中,捕撈及販售行為也將被禁止。報告共同作者、香港BLOOM協會的海洋專案經理Stan Shea認為:「許多國家將改變的責任放在亞洲的消費國上,但主要出口的歐洲國家也能做出改變。」


延伸閱讀:香港兩起走私魚翅案數量破記錄 估計3.85萬鯊魚受害
禁止出口魚翅多年 印度非法貿易仍猖獗

鯊魚守護者(Shark Guardian)在台灣發現業者所販賣的鯊魚種類。圖片來源/鯊魚守護者



去(2021)年,英國非政府組織「鯊魚守護者」(Shark Guardian)也曾來台調查魚翅加工與走私議題,他們的報告「買賣瀕危鯊魚——台灣不可告人的秘密」(Endangered Sharks for Sale: Taiwan’s Dirty Secrets)中指出,屏東東港、高雄前鎮兩個漁港中,有超過半數的業者販售華盛頓公約物種的魚翅,連業者自己都無法辨認魚翅是否來自瀕危鯊魚。

當時台灣漁業署僅回應表示,相關的捕撈販售都符合國際規範,執法單位2021年執行6414次鯊魚卸魚檢查,查獲違規案件計62件,相關行政罰鍰達新台幣9406萬元,有嚇阻不法的效果。

延伸閱讀:英國NGO揭我國魚翅加工「不可告人秘密」 漁業署:均符合國際規範
割鰭棄身又違法卸漁 漁業署重罰450萬、收回漁業執照16個月

其他報導

留言

LEAVE A REPLY

Please enter your comment!
Please enter your name here